改变民族内隐观可促进民族交往与民族关系
作者:高承海;万明钢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本文刊于:《民族教育研究》 2018年第4期
关键词:
民族内隐观;民族本质论;社会建构论;民族交往;民族关系Keywords
implicit theories;ethnic essentialism;social constructivism;ethnic relation
全文下载:需积分1点。
摘要
民族内隐观是指普通大众对民族性质的朴素理解。大众对民族性质的理解包括民族本质论和民族的社会建构论两种倾向,人们持有何种观点广泛影响着民族交往和民族关系。研究发现,与民族的社会建构论者相比较,民族本质论者其民族边界更为固化、跨民族交往的动机水平更低、对外群体持有更多的刻板印象和偏见,更容易知觉到民族之间的差异;民族本质论观点还是主流群体维持不平等社会地位的"合法"理由。本文主张采用教育、创造各民族的接触机会、弱化社会分类三个策略来改变民族内隐观,即通过弱化人们的民族本质论观点,强化民族的社会建构论的观点,从而促进民族交往和改善民族关系。
本文地址:www.fabiao.net/content-6-613785-1.html
本文地址:www.fabiao.net/content-6-613785-1.html